专场出品人:赵卫
AWS 高级DevOps专家
前京东首席DevOps研发效能架构师、IBM敏捷及DevOps卓越中心前主管,Ivar Jacobson前资深敏捷咨询师
著作:《京东敏捷实践指南》《DevOps三十六计》第二章:大规模敏捷三十六计
2013年规模化敏捷框架认证咨询顾问SPC,SAFe官方贡献者
从2014-2021年连续八年在敏捷中国/TID演讲,2021 DevOpsDays上海演讲,2020《项目管理评论》分享,2020 CSDI中国软件研发管理行业技术峰会演讲,2015年在日本札幌ProMAC项目管理国际大会演讲。2016年澳大利亚ProMAC项目管理国际大会发表文章,2016年PMI项目管理大会演讲

专场:敏捷实践 
今天,我们处在VUCA时代更需要敏捷研发实践,如何打通组织的各职能部门孤岛、如何围绕业务价值和用户场景进行价值流运作让价值高速流动起来、如何构建适合敏捷的组织与人才战略、如何对齐业务目标进行业务探索、快速迭代完成产品演化、如何提升组织效能飞轮让产品开发既有效率又有业务效果,都是软件研发中的热点话题。
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研发如何实现敏捷转型,应对企业发展和市场扩展的诉求?

1. 面对市场压力,企业在经营转型。研发也需要转变和应对,不管是组织架构、流程和交付质量等领域,都存在系统级问题。要解决这类复杂问题,我们如何切入转型,是个非常难的的问题。通过一些列的分析现状与方案梳理,我们锁定了KANBAN。因为KANBAN相对于其他敏捷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KANBAN是一个组织级改进的架构。KANBAN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可视化,可视化流程(KANBAN栏的设计,DOD)、阻塞、效率等实际问题,通过显示问题,作为EPG主导改进的团队,可以推进其他部门的针对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和落地。所以我们选择KANBAN,一方面是看重了其精益、敏捷的模式,另一方面是期望利用研发KANBAN,推进组织级各个部门的优化改进。

2. KANBAN要结合度量来经营。一方面通过数据不断调整WIP,提升交付效率;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可视化发现的问题、措施,需要度量来验证其效果。从而实现PDCA。中瑞的度量,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所以我们的度量不仅仅局限于研发过程结果数据,也包括经营维度,比如成本、收益,产品的ROI,这些是帮助经营层做决策的核心依据。另外度量的范围扩大,则要细分层级,让不同的角色看到合适的数据,支撑管理。

3. 中瑞的工具链:目前中瑞在使用on premise的禅道,很多敏捷的功能无法使用。面对交付压力,我们通过对比选项,目前在试用Pingcode Agile,Testhub,Plan。同时在着手打通Pingcode和内部现有工具的链路,包括Gitlab,Jenkins,Sonar,以及监控平台(Zabbix,云监控),ITSM等。从而实现全流程的工具闭环。

4. 中瑞分享的价值:10年创业企业,面对规模达到2000+, 研发400+人,正是需要管理转型的点。业界转型的模式很多,IPD、Scrum、KANBAN等等。最终我们基于现状锁定KANBAN,这个方向性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工具链方面,综合考虑成本与功能,我们锁定了Pingcode,该工具的生态建设相对完善,和DevOps的很多工具可以无缝打通,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建设自己的敏捷工具。

中瑞集团属于车辆网行业的创业公司,目前已有10年的背景,尤其近几年,企业发展飞快。在迅猛扩张的情况下,我们的研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品线过多,随之而来的是项目多,研发成本高,但是单产品或产品组合ROI低,投资决策维度管控力度不够;同时研发规模扩张,但是配套流程与工具链建设不足,导致交付效率和质量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预期的目标。基于此,以我们项目管理部为主导,启动了基于KANBAN的研发转型与管理提效变革,同时也结合度量、工具链的打造,目前已经在试点推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小型创业公司,如何有效借鉴大厂、行业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有效的做敏捷转型,给企业真正带来管理价值。
毕业后曾就职于阿尔卡特朗讯、海尔、海信等集团公司,从事软件开发、自动化测试、项目管理等价值交付类工作,也曾参与主导DevOps的组织级敏捷转型工作。

擅长领域:项目管理,敏捷转型,DevOps
车晓雪
中瑞集团 项目管理部经理
待定
待定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敏捷转型实践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通过改进达到第一阶段:按迭代组织开发+持续集成+若干迭代后发布,开发完毕到发布用时数周。
通过改进达到第二阶段:用精益看板墙组织开发+逐特性集成+频繁的定期发布,开发完毕到发布用时数天。
通过改进达到第三阶段:用精益看板墙组织开发+开发中持续测试+逐特性发布,开发完毕到发布用时一天以内。
分别介绍以上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以及具体采用哪些方法达到这个阶段。
不论是敏捷还是精益方法,不论是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还是DevOps,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提高价值流动效率,缩短从开发完成到版本发布所需要的时间。综合运用一系列方法,这个时间可以从几个星期甚至更长,逐步压缩到几个小时甚至更短。本演讲介绍这个逐步改进的典型路径。
通过对三个阶段的典型软件交付过程的介绍,听众可以了解到逐步缩短从开发完毕到发布上线的时长的具体方法,包括流程设计、分支模式、测试策略等方面,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曾任阿里巴巴集团研发效能事业部架构师、高级产品专家等职,从事Aone&云效DevOps产品设计、阿里云专有云集成与发布解决方案设计等工作。在加入阿里之前,曾就职于西门子、摩托罗拉、雅虎、索尼、去哪儿网等大型企业,一直从事软件配置管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DevOps、软件研发交付效能相关的工作。
《软件交付通识》、《未雨绸缪——理解软件配置管理》等书的作者,以及《高效能团队模式:支持软件快速交付的组织架构》、《版本控制之道——使用Git》等书的译者。
董越
前阿里巴巴 研发效能事业部架构师
待定
待定
拾级而上,软件交付能力提升路线图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亮点:对企业架构理论和规模化敏捷流程有机结合,来快速提升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
1. 产业互联网研发流程的痛点。重业务;业务流程长;研发流程需要业务,产品,开发紧密合作;如何解决不同岗位之间的协作效率,成为效能提升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这个背景下对企业架构中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架构的拉通协作(4A拉通)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作为敏捷团队,传统的企业架构落地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将企业架构和敏捷开发结合在一起就是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2. 产研互联网对高层战略提出诉求。产业互联网因为业务复杂,对企业架构有强烈的适配需求,
但是传统的企业架构往往比较重,落地困难。通过将企业架构和敏捷相结合的思路,可以让企业架构具有很强的落地性。让重协作的沟通障碍,转变成团队作战的优势。还能大大降低研发内部的协作障碍,提高效能。
3. 基于敏捷企业框架下的方法论介绍。实践过程中,我们把企业架构的快速拉通和可迭代作为提高效能的关键。业务架构,我们把业务活动作为对齐的标准。应用架构会对业务活动做一一的映射关系,对应到系统的应用架构中,称之为应用服务(应用接口),技术架构中,则对应一个个API接口。整个研发过程,都会围绕这条线展开。把企业架构的工作做到一个个小迭代中,实现架构的迭代完善。
4. 基于敏捷企业框架下的活文档实践介绍。我们是基于活文档的思路,主要参考了活文档的核心原则(可靠、省力、协作、有见地)。将我们的需求,产品,架构,开发,测试,用关键的节点映射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文档,既是文档,又是代码实现。把文档变更架构的一部分。活文档工具更是企业架构敏捷化的实施工具支撑。
产业互联网行业系统的特征是,系统的功能面向的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协作。导致了系统重业务,重流程。在这种背景下,研发体系如何将企业架构和规模化敏捷相结合,提高产研的能效呢?
为产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整套敏捷企业架构下的解决方案和运作实践。
适合产业互联网中进行大规模敏捷实践的团队。
高级架构师,承担开思多个核心系统架构设计工作

擅长领域:系统架构设计
陈武
开思时代  资深架构师
待定
待定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敏捷企业架构实践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背景/版本管理定义
  - 版本管理定义
  - 通过解决方案
大型团队敏捷开发的研发域痛点
  - 大型团队的团队特征及痛点
字节客户端研发管理架构图
客户端版本管理的研发分支模型
完整实践说明 及 效果
  - 版本计划制定
  - MR 与 敏捷任务建立联系
  - 版本代码冻结
  - 准上车流程
  - 版本在 CI / CD 的代码准入
  - 跨版本间的同步问题
本议题主要介绍在大型业务团队(单一App,千人级研发团队),如何在研发过程中完成需求交付的管理。
借鉴:随着业务的发展,团队规模逐步扩大。在敏捷管理体系和大规模团队的双重挑战下,如何在研发/测试/发布侧做好版本体系的管理
字节跳动 开发者服务产品 产品经理,目前负责字节跳动内客户端CI阶段的研发流程建设,保障包括抖音、Tiktok等大型客户端开发团队在内的所有客户端研发流程实践。毕业后曾就职百度、快手等公司,从事开发者工具相关的产品工作。

擅长领域:客户端 CI 领域
庄耀光
字节跳动 产品经理
待定
待定
大型团队敏捷流程的研发域实践
内容大纲
听众收益
联系我们
票务联系(可以开发票): 小娟 15901265561(微信同号)
议题投稿: Email:Speaker@qecon.net
商务合作: 皮皮:13516196409
媒体合作: 木子:15122643988

Tips:报名成功后,会收到电子二维码,大会当天凭此现场兑换参会证;
扫码可查看往届盛况
QECon公众号